1949年
-{H|zh-cn:金·米尔福特; zh-tw:金·米爾福特; 真·米爾福特;}-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年份: | 1944年 | 1945年 | 1946年 | 1947年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纪年: | 己丑年(牛年);民國三十八年;日本昭和二十四年 |
1949年 |
社會 |
国家领导人 |
科技 |
天文 – 科技 – 铁路 |
文化娛樂 |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中国大陆剧集 – 臺灣劇集) |
體育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
區域 |
分類 |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
公历 | 1949 MCMXLIX |
罗马建城纪年 | 2702 |
亞美尼亞曆 | 1398 ԹՎ ՌՅՂԸ |
亞述曆 | 6699 |
巴哈伊曆法 | 105–106 |
巴厘島薩卡曆 | 1870–1871 |
孟加拉曆 | 1356 |
柏柏爾曆 | 2899 |
英国即位纪元 | 13 Geo. 6 – 14 Geo. 6 |
佛曆 | 2493 |
緬曆 | 1311 |
拜占庭曆 | 7457–7458 |
农历 | 戊子年 (土 子) 4645 / 4585 — 至 — 己丑年 (土 丑) 4646 / 4586 |
科普特曆 | 1665–1666 |
不調和教曆 | 3115 |
埃塞俄比亞曆 | 1941–1942 |
希伯來曆 | 5709–5710 |
印度曆 | |
- 維克拉姆曆 | 2005–2006 |
- 薩卡曆 | 1870–1871 |
- 争斗时 | 5049–5050 |
全新世纪年 | 11949 |
伊博曆 | 949–950 |
伊朗曆 | 1327–1328 |
伊斯兰历 | 1368–1369 |
和曆 | 昭和24年 |
爪哇曆 | 1880–1881 |
主體曆 | 38 |
儒略曆 | 公历减13天 |
韩国历 | 4282 |
民国纪年 | 民國38年 |
泰国历 | 2492 |
藏历 | 阳土鼠年 2075 / 1694 / 922 — 至 — 阴土牛年 2076 / 1695 / 923 |
大事记
1月
- 1月6日──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發布第一號大法官會議解釋文。
- 1月10日──在一连串战略战术失误下,中华民国国军撤离蚌埠,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挾人海戰術,國軍陣地卒被突破,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兵團司令邱清泉自殺,李彌、孫元良等突圍而出[1]:163。解放軍乘勢攻陷蚌埠、臨淮等地,進而威脅南京[1]:163。
- 1月15日——解放军攻陷天津。[1]:163
- 1月21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正式宣佈引退。[1]:167旋即發布引退謀和書告。[1]:167
- 1月22日──副總統李宗仁宣佈代理總統職權,派邵力子、張治中五人為代表,與中國共產黨「和談」。[1]:167駐守北平的中華民國國軍將領傅作義率領22萬部隊易帜,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後於1月31日進駐北平,並占領北平。
- 1月25日——第一届艾美奖在Hollywood Athletic Club举行。在第一次以色列选举中,大卫·本-古理安(David Ben-Gurion)当选总理。
- 1月27日——由上海駛往基隆港的太平輪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與貨輪建元輪相撞後沉沒,近千人罹難。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统治范围由中国大部地区急剧缩减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大陆沿海部分小岛屿。
- 10月2日——蘇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196
- 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交。[5]
-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
- 10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宣佈自本日起西遷重慶辦公,廣東省政府則移設海南島。[1]:173
- 10月13日——國軍放棄廣州。[1]:173
-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广州。
- 10月25日——金門古寧頭戰役爆發,登陸的解放军全數遭到中華民國國軍殲滅或俘虜。
- 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中山。
11月
12月
- 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彭德懷、徐向前等部入四川北部,會合林彪、劉伯承等部,對成都採取大包圍形勢。[1]:176成都外圍展開激戰。[1]:176蔣中正指示閻錫山作好當晚離開成都之準備[6]。蔣立即決定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台北,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7]:160是晚8時[8],行政院舉行會議,通過國府遷設台北[9]:532-533,隨即發佈「總統令」:「政府遷設台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10]成都設置防衛司令部[1]:176。胡宗南接防成都市區。
- 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公開通電歸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12月10日——下午蔣中正飛返台北[1]:176。蔣帶著兒子蔣經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往台北,從此台海兩岸分治,蔣再也沒回到中國大陸。
- 12月10日——贵州省政府秘书长何朝宗以贵州省代主席的名义,宣布贵州起义,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12月11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县宣布起义,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12月17日——缅甸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12月27日——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 12月28日——黑克勒-科赫成立。
- 12月30日——印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
逝世
诺贝尔奖
奥斯卡金像奖
(第22届,1950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约瑟夫·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三妻艳史》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一代奸雄》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丽维亚·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千金小姐》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迪安·贾格尔(Dean Jagger)《十二点正》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梅瑟尔德斯·麦坎布里奇(Mercedes McCambridge)《一代奸雄》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參考文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李守孔. .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ISBN 9571406635.
- ↑ . 中国经济网. 2009-03-19 [2010-01-09].
-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張之傑等:《20世紀臺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1年
- ↑ 周敏主編:《世界地圖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ISBN 978-7-5031-2140-1
- ↑ 總統府事略室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1949年12月7日,台北國史館藏
- ↑ 周宏濤:《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9月
- ↑ 中華民國38年12月8日 中華日報剪報: 下午八時
- ↑ 程玉鳳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49年10至12月》,台北國史館出版,1997年10月
- ↑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總統府第五局公報室,1949-12-3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總統府公報影像系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